第一卷 风起南国 第一百零八章 朝议之争-《锦朝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苏道言笑道:“你都觉得头疼,难道陛下就不头疼吗?你要知道,陛下是心思缜密的人,不会在这样的大事上有纰漏的。”

    赵守正道:“我当然信得过陛下,我是信不过那四位。储君一日不立,就人人都有机会。为了争夺皇位而兄弟阋墙的古事,大人读史时见过的还少吗?更何况四位皇子都任节度使,若是有朝一日都赴封地手握军政大权,搞不好的话,是要战事再起的。”

    苏道言道:“你呀,还是没看透,今日朝会的重点根本不是封王一事。”

    赵守正闻言疑惑不已,看苏道言似笑非笑地盯着自己,突然用手指了指一个大概是南的反向,福至心灵道:“冲那边去的。”

    苏道言点点头:“我呢,受皇上的托付,今日朝会要与陛下一唱一和地演一场戏,让大家的目光都落在封王的事上,忽略掉其他。之所以会有突如其来的决定,正是因为南边有重大消息送来。”看赵守正好奇地盯着自己,又笑道:“你不用这么盯着我,我什么都不能说。要真想知道,你还不如明日到了新的衙门,和你的顶头上司去问一问。”

    赵守正道:“哎,都怪我多嘴。”

    苏道言嗤笑道:“的确是要怪你,本来我们都排练好了,偏偏你跳出来捣乱,节外生枝。去了礼部,好好和杨易学一学明哲保身的道理。”

    赵守正嘲讽地笑笑:“我这辈子是学不来杨大人的本事。谁不知道六部的同僚们给杨大人起了个泥塑尚书的称号,当真是老好人一个,任你怎么揉捏。这次三皇子主动请缨去了鸿胪寺,杨易的心里还不知道要苦成什么样子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苏道言道:“说起来,你离开户部以后,打算推举谁来当户部尚书。”

    赵守正想都没想道:“张一温。”

    苏道言意味深长道:“这位张侍郎,也算是因为你的祸得了福,借用民间的一句俗语,可谓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”

    赵守正道:“其实如果有可能,我早就想要让位给他了。张一温无论是学识还是能力,都在我之上。这户部尚书的位置,他坐得起。更何况,他与皇上从小一起长大,感情深厚,这些年来只是当个副手,不管是陛下出于何种理由的亏待,还是张一温为了避嫌的推辞,都是委屈了他。”

    苏道言道:“南边不太平,这位镇国公长子倒是安心享太平。只是这一次,真的不知道要如何发展,风从南边起,要吹向何方,咱们这些为人臣子的,只有静静看着的份。”

    户部侍郎张一温面色凝重地独坐书房。

    按理说,赵守正被贬,张一温是毋庸置疑的继任人选,可他却没有半点欣喜。虽然没有参加昨夜的小朝议,可是从今早的朝会来看,轻而易举地便能明了,赵光此举意味深长,东南西北四处落子,最关键的两颗无疑是布在剑南道和江南道的两颗。

    从书里翻出一封质地特殊的信笺,居然和赵光昨夜烧掉的信别无二致。再三地翻看,张一温终于长叹一声将其烧毁,用力地揉了揉僵住的脸,提笔写了一封密信,只是不知道收信的人,会是谁。

    吴骧真的年纪大了,原本就为赵光负过伤的他,在自宫以后,体质直降,明明应该是享受荣华富贵的时候,每日却只能服药静养。昨夜熬了个通宵,今晨才睡下,只是还没到正午便醒了过来,不禁感慨老了就是少眠。

    义子吴攘给他打来水,伺候着他洗漱。“父亲,儿子今日听闻了一些朝堂上的消息。”

    吴骧擦了擦脸,感觉精神了不少:“什么消息。”

    吴攘道:“听闻今晨陛下一口气将四位皇子都封了王,还允了四道的节度使一职。户部尚书赵守正大人进言请陛下收回成命,早立储君,惹得陛下雷霆大怒,将他贬去了礼部做副手。”

    吴骧似乎并不意外:“昨夜小朝会商议的便是此事,我陪在一旁已经知道了。赵大人真是糊涂,好端端地跳出来乱讲什么。”

    吴攘似乎不经意道:“父亲,儿子倒以为赵大人说的没错,陛下的身体一向不怎么好,若是不早立储君,万一有什么意外...”话说到一半,吴骧将装满水的盆子一把打翻在地,扬手便给了他一巴掌:“

    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
    你是不想活了吗?陛下的龙体岂是你能随意言说的?这些年跟在我身边,都白学了?”

    吴攘慌忙跪倒在地:“父亲,孩儿错了。”

    吴骧没急着让他起身,皱眉道:“这些话,不是咱么这些做家奴的人该说的。你要是管不住自己的嘴,还不如早点从宫中抽身出来,省的哪天你死在我前头,虽然不是亲生的,恐怕我也会忍不住为你哭一场。”

    吴攘跪在地上,咬牙道:“父亲请息怒,听孩儿一言。您和陛下相交莫逆,虽是主仆,却情谊深厚,因此得到陛下的厚爱。可是若是父亲百年以后,孩儿独自在宫中,恐怕难以立足。”

    吴骧疑惑道:“站起身来说话,你到底是什么想法。”

    吴攘跪直了身子道:“孩儿是想着,若是父亲能揣摩陛下的心意,到底是打算立谁为储君,孩儿提前和那位皇子交好,也算为将来打下一份情谊。等父亲百年,孩儿也不至于被吃人的宫人们欺负。”

    吴骧怒道:“你,你...”,半天也没能说出完整的句子。

    吴攘不敢再说,只好沉默地跪着。许久,吴骧终于道:“起来吧,我不怪你了。常言道一朝天子一朝臣,你有这个想法,也算正常。只是为父告诫你一句话,不是为父不肯透露给你,而是为父自己也真的不知道。伴君如伴虎,千万不要自做聪明地揣测上意,不然的话,会死的很惨。陛下此次四子封王,与其说是恩赐,不如说是一次试探。他心中属意的人选到底是谁,恐怕就要借这次事情浮出水面了。你不用急,为父心里有数,自不会让你将来受了欺负。“
    第(2/3)页